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中国建材报刊发《笃行致远》书评

发稿时间:2017-11-09 13:33:23 来源:财经界综合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中,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家改革创新的故事是最让人难以释怀的章节。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昨天,还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那些日渐成熟壮大的经济体和那些奋力坚守、锐意进取的国有企业家,都是浩瀚历史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历史是用来铭记和反思的,也是需要记述和品读的。由中信出版社近日出版、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所著《笃行致远》,便是一部难得的国有企业家成长自述。

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108篇小故事,追忆了自己从一名初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世界500强企业领导者的心路历程,再现了一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沧桑岁月。“企业家是那种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企业家是那种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企业家是那种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这段宋志平用近40年企业实践丈量出的定义,正是对“笃行致远”最准确最凝练的概括。 

向前一步 

宋志平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国有大型企业一把手的20多年间,他两次临危救困,先后带领北京新型建材总厂、中国建材集团绝地反击,上演反败为胜的逆转。担任央企领导人的15年间,他成功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组整合8家央企、上千家民企,把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同时带入世界500强。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宋志平是怎样做企业的?他是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他有哪些心得体会?在其新著中,我们读出一个明晰的答案:笃行。

笃行,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是知行合一的实干精神,是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邓小平同志曾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这句话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格外意味深长。众所周知,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过程,很多改革都是由地方政府、一线企业家甚至是基层群众自下而上发起的,这就让改革具有了一定的试验性特征,同时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任何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做企业只能是“干中学”,既要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又要进行系统的创新突破,其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国企领导人,脱离了计划经济体制后,在面对改革中的利益纠葛时,在面对生产经营千钧重荷时,“笃行”二字就变得更为可贵。 

“做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干事有风险,不干事风险更大。无论进行多少思考,开展多少研究,无论经受多少议论,遇到多少阻力,最终必须落脚在干事上,我们总要向前走一步。”靠着这种干字当头的务实作风、踏实态度,宋志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硬是在充分竞争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 

耐人寻味的是,与向前一步的果决不同,作者在书中把过往的经历故事化细节化,以涓涓细流般的笔触,将人生百味活脱脱尽呈纸端。其中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苦闷,如为解企业难题六日不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遗憾,如痛砍家电零售等非盈利业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刚毅,如重组遭质疑仍不改初衷;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惊喜,如艰难击败登门打擂的外企;有“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如连获两个世界500强喜报。这些极富画面感甚至戏剧性的故事读来鲜活生动,让人流连其中,心潮澎湃。 

砥砺前行

《笃行致远》既是企业家的个人故事,又带有基于时代、行业、企业的深刻反思。在这部17万字的书稿中,中国经济的变迁与繁荣、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家的成长与命运,三条线索紧密交织,勾画出中国企业家砥砺前行上下求索的时代图谱。如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我们不妨沿时间轴线,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入门、洗礼、登场、领军、提升”五部曲。

入门:1979年-1982年。这一阶段,对企业尚懵懵懂懂的宋志平,第一次震惊于中国与世界距离之遥远。他在书中对自己头回出国的见闻不吝笔墨,旖旎的风光、自选超市、现代化工厂、为省钱闹出笑话……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落笔,实则是改革开放之初,企业界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开端,继而拉开了中国企业大量引进技术设备并努力实现赶超的序幕。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