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蓝光进化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样本观察系列报道(八)

发稿时间:2018-07-04 11:10:08 来源:财经界综合

【编者按】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定位,转型与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在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曾经支撑起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行业也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找到这个行业里当前正在发生积极基因突变、代表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样本,可以为生态链条中的参与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思考价值。

特此策划“蓝光进化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样本观察系列报道”。今日推出“人才建设篇”,敬请关注。

人才建设篇

蓝光进化论|这个中国房企22强的人才哲学,就是这8个字

“一个公司跨地域经营的时候,就是它噩梦的开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房企扩张背景下,人力资源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证扩张之路顺利铺展,不要让噩梦发生。

细数房企龙头企业,强者恒强趋势愈演愈烈。加速土地储备,加速城市布点,都在试图用规模化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高度的行业集中,让千亿房企的队伍不断壮大,TOP10的门槛也在节节升高。

人才建设的问题,由此成为摆在各家龙头房企面前的一道难题。蓝光也不例外。

事实上,规模与利润并重,追求高质量的增长——这样的企业发展目标,给蓝光的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样才能为企业的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人才为王,人在事先——这是蓝光在近年实践中,给出的卓有成效的答案。

招人才

三大计划层层递进

对房企来说,无论是规模化竞争,还是产品质量竞争,甚或是企业利润的比拼,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年,房地产和金融系统对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且需求远大于供给。如果说,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过去是100人,现在则要1000人。

另一方面,却是从业人员工作难找。据说有地产营销人投了80份简历才获得一个面试机会。这就产生了大量房地产从业人员再就业难和房企招人难的矛盾。

而龙头房企实现更高的目标,就更需要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外部人才的招聘筛选和内部人才培养选拔,都显得非常重要。

在人才外引上,我们看到,万科招募全球精英的“百将计划”,保利地产为公司后备管理人才做准备的“百帅计划”,以及碧桂园的“未来领袖计划”等。

在这些贴上高薪、领袖、精英等光环标签的计划背后,是仍然不被满足的巨大人才缺口。3年前的蓝光,也来到这样一个关口。

2015年4月,蓝光发展(证券代码:600466,SH)上市。彼时,蓝光的主战场还集中在西南,3年后的今天,蓝光已经实现了16大区域40余城市的全国布局。同时进行的,还有蓝光的产品转型和企业战略升级的同步展开。

系列举措背后,当然是对精兵强将的批量需求。

经过3年的人力资源建设,如今的蓝光对此已能够从容应对。刚刚过去的5月和6月,蓝光在全国范围共计拿下40余个新项目,按照蓝光发展首席人力资源官、蓝光地产金融集团行政副总裁孟宏伟的说法,无一例外实现了项目确权当天,项目总经理、设计、外联、工程等六大负责人的红头任命文件100%下发,除一些后置岗位外,所有员工在确权三天内全部到齐。

孟宏伟将蓝光的“人才哲学”总结为八个字——人才为王,人在事先。

“人力资源配置要成为公司经营链条上的第一环节。”孟宏伟说,蓝光基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通过有效的分解,制定出“人力资源是推进公司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人才战略;同时,人力资源的支撑一定要扎实落实到经营环节的痛点上,确保对经营的响应。

通过可持续性的人才机制搭建,外招和内选双管齐下,蓝光目前已经实现每年引进和培养数以千记的人才,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行业话题。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
悬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