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九好集团“借壳”鞍重股份被举报 证监会介入调查牵出3亿造假案(2)

发稿时间:2017-03-11 13:53:21 来源:财经界综合

在2016年4月发布的正式并购重组交易报告书摘要中,置入资产估值增值率被调低,但是净资产评估价值并未调低。

根据中联评估出具的《置入资产评估报告》,本次拟置入资产截至评估基准日 2015 年 12 月 31 日净资产6.77亿元,评估后净资产价值为 37.19亿,评估增值率为 449.56%。最后,经交易各方协商确定,本次拟置入资产作价为 37.1亿元,交易标的作价的差额 31.17亿元。

交易尚未完成, 借壳预期之下公司股价已经风起云涌。在2015年末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鞍重股份在公布并购重组预案之后,股价一路上扬,连续拉出多个涨停板。11月27日,公司股价28.79元/股,而不到20天时间,12月18日鞍重股份就冲上87.79元高位,累计涨幅达到204.93%。

巨额资金“转圈圈”

为了做大资产规模,推高估值,九好集团在财务数据上下足了功夫。重组公告显示,2013年至2015年,公司收入连年增长,分别为2.52亿、3.26亿、4.17亿;净利润也相应大幅提升,从3987万、1.15亿,增长至1.93亿。

与此同时,流动资产规模保持快速上涨势头,三年期末分别为4.71亿、6.64亿、8.66亿。其中货币资金增长尤为迅速,2013、2014、2015年期末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2.4亿、3.43亿、5.31亿。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6月末货币资金余额仅1.13亿,半年时间就增长至5.31亿。

“九好集团商业模式比较新,是平台类公司,为后勤服务供应商和客户撮合交易,根据成交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没有生产环节,没有采购和销售,没有实物流。”前述办案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就导致造假比较简单,只要伪造合同、资金账目处理一下,就可以确认收入。

其商业模式还决定了公司的盈利模式,对单家供应商收取服务费的规模非常小,要做大收入,就必须要同大量的供应商及客户合作。

“这使得调查很困难。一方面,没有实物流,获取证据难度大,只能通过走访供应商进行核实。另一方面,公司有近千家供应商、近万家客户,走访工作量非常大。”上述办案人员说,最后调查组对全国7个城市368家供应商进行走访。

走访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配合造假的供应商要么与九好集团有亲密关系,要么有利益关系。“368家企业中,有一百多家’查无此人’,一百多家配合调查,90多家拒不配合,甚至出现暴力抗法。”据办案人员介绍,现场走访的过程中,有供应商就表示,九好集团安排人员到供应商处“打过招呼”,说“公司要上市,请大家帮帮忙”。

为了做大货币资金,九好集团还专门请了“专业”的机构来负责做账。九好集团将公章、法定代表人私章给到一个转贷公司,由这个公司去完成资金处理,最后凭空在账面上做出一笔货币资金。

“九好集团从供应商收到的大量服务费收入,实际来自于九好集团支付给供应商的资金。”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资金划转经过九好集团及关联账户、到外部平台公司账户、再到指定个人账户等,需要多个环节才能完成一次资金循环。

“为了掩盖财务造假形成的资金窟窿,九好集团从2015年3月开始通过专业转贷公司,运用结构化安排虚构银行存款。”前述负责人表示,在理财产品或定期存单到期被银行解付承兑汇票后,九好集团又重复上述做法,以在账面维持3亿元存款的假象。

根据证监会调查,九好集团通过虚增2013年至2015年服务费收入2.6亿元,虚增2015年贸易收入57万余元,虚构银行存款3亿元,将自己包装成价值37.1亿元的“优良”资产,与鞍重股份联手进行了一场“忽悠式”重组。

公司集体“换电脑”

在接到举报之后,证监会很快对此次借壳交易的各主体进行立案。2016年5月27日,鞍重股份受到调查通知书,5月28日九好集团受到调查通知书,6月23日西南证券收到调查通知书。此次并购重组申请被暂停审核。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