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芯”痛之下,这些公司能撑起“中国芯”吗?

发稿时间:2018-04-23 12:52:08 来源:财经界综合

贸易战为芯片打开了一扇大门,不过要赶超一线生产商,可能和决心一同需要的,还有时间。

自从美国商务部4月16日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出售芯片类“敏感产品”后,对于中兴业务,以及未来芯片的来源就成了热议的难题。一纸禁令,一罚就是7年,在这7年的制裁中,美国公司将禁止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因为中兴违反了美国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国技术的制裁条款。

相比制造,中国芯片的消费市场要大得多,事实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2600亿美元,已经替代原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如果单从产量上来看,似乎按照全球的标准,中国芯片设计产业并不弱。2017年,中国芯片设计的销售额达到2073.5亿,首次超过2000亿大关,增长了26.1%。我国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在全球的占比约为7.78%,比2016年的7.3%略为上涨。根据相关统计,这个产值的数字已经排在了全球第二位。

不过这个仅仅是设计的产值,如果把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同时设计和制造集成器件)的公司算入,比如美国的高通,日本的东芝,韩国的三星,欧洲的英飞凌、恩智浦等,就不是这个排名了。

涉及到芯片的具体应用上,就更为复杂。高端芯片要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像是一个大脑的神经中枢,终端芯片解决单个复杂的问题,而低等芯片解决的是一个简单问题。如果从应用场景划分的话,手机移动处理器、高级自动驾驶主控芯片,以及用于发展5G通讯的芯片等,都属于高端芯片。

看似庞大的中国电子产业,目前仍然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买不了芯片,这戳中了中国通讯业“无芯之痛”的软肋。就以这次的中兴为例,作为国内第二大通信技术服务商,哪怕拥有比较多的专利,在通信设备中使用的核心零部件,几乎100%来自美国公司。根据中兴通讯2017年财报显示,其去年向供应商采购金额超过百亿元,其中向前五名最大供应商合计的采购金额为106.12亿元,占本集团年度采购总额的18.28%。

4月20日中兴召开的发布会上,董事长殷一民公开承认,制裁将使公司立即进入休克状态,但“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渡过难关”。业内最悲观的预测是,如果制裁真的被全面执行,中兴通讯“应该撑不了三个月”。根据《新京报》此前的报道,中兴只有1至2个月的备货,如果不在这个时间内达成和解,会影响中兴设备的生产。这也不利于电信行业,特别是中国运营商网络的建设,比如会影响未来5G建设。

表现在证券市场上,则是中美双方股市的下跌。中兴通讯在A股和港股同时停牌,作为600多只基金的持仓股乃至重仓股,停牌后中信保诚、长信等超过40家基金公司都下调了中兴的估值。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整理的中兴通讯在美国的供应商名单,其涉及的主设备及服务器、光器件、手机等三类14家企业,连日来股价都连续狂跌。美国股市周五主要指数跌幅均超过0.8%,其中芯片和硬件类股跌幅最为明显。

在中兴被禁的两天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这是一家自主研发“中国芯”的公司,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而“IP Core的相关技术正是自主研发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与其说这次收购是“中国对于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第一次反击”,倒不如看成是阿里巴巴被美国政府限制云服务后的应对,被逼着开始重视芯片的研发。


 
中天微是一家自主研发“中国芯”的公司,也是“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