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揭秘OYO酒店终极形态:看短线还是看长线(2)

发稿时间:2019-04-08 20:31:11 来源:财经界综合

OYO的模型里,如果说资本是支点,杠杆就是看上去像搭便车的“轻加盟”,撬动巨大的单体酒店存量市场。

对一家公司的判断,有几个维度。一看大势,如果是商业地产供不应求的增长期,那就不合适。二看模式,这种思路四两拨千斤大有可为。三看战术,这是重中之重。四看资本,若无三,则有四也未必成。但在四足够强的情况下,有若干次试错的机会。但若无四,有三只能小成。五就是玄学了,所谓运和命。

目前,关于OYO的争议不少,关于模式,有一些是因为没看懂它要干嘛,有一些是因为看到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与初期的策略有关,与加盟的酒店经营状况有关,与高速扩张中出现的问题有关,与团队过快扩张的磨合有关。这些都是战术上确实存在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目前离关键节点还有时间,很多惊悚式的文章是属于哗众取宠的,以点盖面。目前OYO仍有比较大的优势和时间窗口去进行错误的纠正和调整。但事实上,在不可改变的危机出现之前,就遭遇舆论风波属于幸运的。因为这可以提醒一个团队去纠错。而能不能自我纠正,是创业团队最重要的核心技能。

毕竟,说道理是最容易的,做是最难的。有人说,创业的过程更像是开着跑车,边开边换轮胎。

另外,外界的质疑还包括不专业,贴牌,烧钱等等,这些质疑如果基于传统酒店的看法,那基本上是坐实的。但是如果换一个思路是不是有机会?在印度,OYO正在做出行,共享办公,订餐等等业务。目前仍未到达特别清晰的一个下定论的判断点。这个判断点是考量是什么?是纠错速度能否快于竞品的速度。圈地速度要高于流失速度。举个例子,腾讯的QQ在当年也不是最好的IM软件,很多bug,他只是比对手好一点点。

关于高管团队基本不是酒店从业者这事。我也当面问过OYO的人。他们是发自内心认为:想做跨界打劫,而不只是下一个传统酒店管理公司。这事无法下定论,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是学新闻的,也能码字。但是好的自媒体里也有很多新闻系的。所以这事既不能作为攻击点,也不能作为反击点。

本段的一切目的,就是分享一些理性的独立的对企业判断的思考方式。

真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大格局层面:今年1月,印度OYO与纳斯达克上市的印度OTA巨头MakeMyTrip续签了五年的商业合作协议,继续战略合作。而在中国,OYO最近并购贝壳旗下的千屿,Airbnb也决定入股OYO。

微观层面:OYO要如何跟单体酒店小业主达成持续的同盟,如何在酒店上下游合纵连横,形成合作,还是持久战。

就像毛主席在抗战前期、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唯一的方向是团结一切力量“,最终才能以空间换时间,在中国广袤国土上不断拉长的战线上,把日本拖入对峙的僵局。

OYO在速度上已经很快了。但要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真正实现互联网对运营的优化、对酒店的赋能,才能让小业主、“愿景资本”以及广大的小镇青年共享共赢。

贴牌闪电战之后是运营持久战。

很多人以为,滴滴Uber快的大战之后,故事就结局了。但是大家却忽略了运营的必要性和难度,拿下市场之后,为期数年时间的出行数据积累、大数据匹配优化,AI技术落地漫长的时间和测试,才有可能真正通过车联网来改变出行效率,而时至今日滴滴还在经历负盈亏状况。

酒店业的OYO,亦会经历如此的阶段。

前期的闪电战,开拓的疆土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接收队伍巩固。

但世间没有万般皆好的状态。我和OYO的内部人员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正在努力补运营层面的短板,但如果没有前提的快速起势,可能今日还陷在另一个困境中,那就是小业主根本不鸟你。

这就是创业,他不存在实验室状态,他接近丛林战争,唯适者生存也。

没有雄厚资本支撑和激进的做法,就无法快速打开市场;打不开市场就无法获得小业主认同。这是第一阶段必须克服的。

显然如今战局进入了第二阶段:没有运营的经验,就无法与小业主长期结盟。两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形成正循环,通过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获取数据资源。

表面“贴牌”,OYO的实质是要做成7-11的全方位(全栈)运营和一条生产线。

责任编辑:马啸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