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经济

中国第一座4万亿城市诞生,京沪VS广深一线城市阵营差距拉大

4万亿GDP城市,终于诞生了。 近日,北京市人代会透露,初步预计,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 而作为…

4万亿GDP城市,终于诞生了。

近日,北京市人代会透露,初步预计,2021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第一。

而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市,2020年GDP就已高达3.87万亿的上海,2021年GDP突破4万亿可谓毫无悬念。

这意味着,京沪两座一线城市,联袂迈过4万亿大关,再次抬升了一线城市的上限。

这意味着什么?

01京沪VS广深,一线城市差距拉大

4万亿GDP相当于什么水平?

目前,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GDP超过4万亿(约为6200亿美元)的仅有20多个,占比不到1/8。

GDP破4万亿,超过了瑞典、比利时、泰国、以色列、阿根廷等国家的水平,意味着一城可敌一国,说是“富可敌国”并不夸张。

放在国内来比较,京沪GDP总量,也超过了一般省份,排在辽宁、陕西、江西、广西、云南之前。

若以城市进行类比,京沪对广深的领先优势有所放大,其差距超过了1万亿元,更相当于除重庆苏州之外所有二线城市的2倍以上。

毕竟,京沪虽然被定位为城市,但无论行政级别,还是经济、人口体量,都相当于省级;无论规划定位还是政策利好,都远超一般城市。

相比而言,同为一线城市的广深,只是副省级,广州更是受到三级税制的制约,财政不仅要与中央分成,也要与所在省份分成,这在凯风新著《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中有详细分析。

更关键的是,京沪都有超乎一般城市的高定位。

北京是四大中心:全国政治、文化、对外交往和科创中心;

上海是四大中心一枢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枢纽。

最高的城市层级,最高的规划定位,绵延不绝的政策倾斜,让京沪成了中国城市里最独特也最超然的存在。

02北京无限逼近上海?

北京GDP正在无限逼近上海。

数十年来,上海一直都是内地第一经济大市。

2006年,上海成为内地第一个万亿GDP城市;2010年,上海GDP首次超过香港,位居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所有城市之首。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与上海一直以经济大市自居不同,北京向来被认为是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经济方面的定位并不突出,以至于许多人忽视了北京的经济实力。

事实上,长期以来,北京一直都是北方经济第一大城,GDP长期位居北方首位,且不断拉近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无限逼近第一经济大市。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之前,北京GDP长期不到上海的一半;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里,北京与上海的GDP差距虽然有所收缩,但一直都没突破70%。

从2000年开始,北京与上海的经济差距开始快速收缩。

2000年,北京GDP约为上海的68.1%,2010年,这一比例攀升到83.5%,2020年,又进一步提升到93.3%,2021年,这一比例又得到进一步提高。

虽然北京GDP无限逼近上海,但两大城市的定位不同,在国民经济中的分工不同,并不构成对城市地位的挑战。

毕竟,北京的政治功能是独一无二的,上海的金融、工业、航运等地位同样首屈一指。

当然,京沪要做的并非只是让自身成为最强城市,而是要引领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两地分别作为京津冀和长三角的龙头城市,能否带动周边同步提升,无疑是关键。

03

疫苗的强助攻

北京经济有多强?

作为首都,北京天然就有集聚全国资源的优势。

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央企总部、最多的双一流大学、最多的一流科研院所、最多的大型金融机构、最多的互联网企业、最多的高学历人口,最多的亿万富豪…… 这

是其他城市所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在《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中有详细分析。

最近几年,北京经济发展猛然提速,则得益于医药健康、生物技术“双引擎”的助力,以及一系列国家新战略的落地。 先看两大“双引擎”。

其一,医药健康,尤其是疫苗生产,成为北京GDP狂飙式增长的最大幕后“功臣”。

目前,我国疫苗接种率已经到达85%,疫苗接种量超过28亿支,这些疫苗主要由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北京企业提供。

如果加上出口等,仅2021年一年,北京就生产了50亿支新冠疫苗,而科兴中维、国药北生研两家公司贡献的产值就超过2300亿元。

借助于新冠疫苗产能的巨量扩张,北京医药制造业产业同比增长2.9倍,这让拿下了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国家队”产业集群的上海都难以企及。

其二,作为“双引擎”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北京高端制造业的能级。北京向来就是信息技术的高地。

中关村可谓无人无知无人不晓,而互联网企业无论数量还是体量都位居全国之首,聚集了以字节跳动、京东、小米、百度、美团、新浪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一梯队。

在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赛道里,北京借助互联网产业优势和强劲的科研优势,同样在全国拔得头筹,寒武纪、商汤科技、地平线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来源:胡润研究院 2021年数据

根据规划,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30%以上,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仍是未来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04

最大的政策高地

北京,作为战略高地,这几年再次获得加持。

这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北交所和服贸会。

其一,北交所的横空出世,进一步巩固了金融中心的地位。

北京的定位里,虽然并无金融中心之类的说法,但由于一行两会、大型国有银行、保险、金融业协会等机构的聚集,让北京成为毫无疑义的全国金融管理决策中心。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横空出世,让内地在沪深之外有了第三个证交所。

与沪深不同,北交所将聚焦于“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而存在。(参阅《第6大金融中心呼之欲出!为何没能拿下证交所?》)

事实上,在北交所落地之前,金融业就是北京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北京资金总量(本外币存款总额)超过20万亿,位居全国第一,而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20%,同样位居全国首位。

其二,服贸会,让北京获得了与广交会、进博会齐名的三大国际性展会之一。

据《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北京的服贸会,与广州的广交会、上海的进博会相对应,共同作为我国三大国际性展会。

不同的是,广交会、进博会均聚焦于商品货物贸易,即以实际的物质商品作为贸易对象。

北京的服贸会则以服务贸易为主,包括金融、信息、知识产权、文化、旅游等服务。

服贸会的前身是“京交会”,在2019年正式升级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体现了数字时代跨国贸易的新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4.6万亿,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金融服务等位居前列。

北京第三产业最为发达,信息技术实力一流,因此得以成为服务贸易的第一城。

05央企外迁,影响几何?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北京开始持续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

最具突破性的动作,当属央企总部外迁。2021年以来,已有多家央企总部从北京迁到外地。雄安新区、上海、深圳、武汉、赣州等地成了受益者。

中国星网、中国中化、华能集团落户雄安新区;

中国船舶、中国电气装备落户上海;

中国电子集团落户深圳;

三峡集团迁回武汉;

中国稀土集团落户江西赣州。

这一次央企总部外迁,不只是总部变更那么简单,相关机构、人员都要随之而迁移。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北京就一开始疏解批发市场、物流市场以及一般制造业,甚至连北京市级行政机构也都搬到了与河北一河之隔的通州

这还只是开始。

未来,除了部分央企总部继续外迁之外,在京部委高校、部分行政机构、医院也要开启外迁之路。

由于主动疏解非首都功能,导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停滞。

过去5年,广深人口增量分别高达279万、349万,而北京只增长了1.3万。

显然,这并非北京失去了吸引力,而是主动控制所致,北京的吸引力仍旧是独一无二的,这从当地的落户难度就可见一斑。

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制人口规模,必然会对房价乃至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但是,立足于治理大城市病、落实首都功能战略定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化发展的未来,显然是多赢之举。

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一线城市,更不要低估北京,这是一个上限可以无限高的城市。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内容对您照成影响(内容、图片等),请联系本站,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杨利伟

本人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来源于网络。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站内删除!

为您推荐

2024年哪些东西可能面临大涨价呢

石油,粮食,脂质,食用油等。随着2024年的到来,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市场价格波动成为不少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分析...

人到60岁有多少存款才算及格

人们对于60岁养老“及格”存款的期望因个人生活水平和地域而异。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人们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也日益...

一吨黄金一吨美元一吨人民币哪个更贵

在三者中,黄金、美元、人民币各自具备优势和劣势。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人民币作为逐渐国际化的货币,...

2023年养老金政策是否按照工龄来进行调整

2023年养老金政策是否按照工龄来进行调整仍然是未知数。2023年伊始,众多退休老人翘首以待的不仅是春节的欢聚,更是对养...

危机扩大!中国持续减持美债?日本罕见抛售美债?美债危机还没完

中方持续减持美债的影响和原因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动,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中国持续减持美债的行为。据...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