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风起创蓝筹,“蒙草生态”等绿色新军崛起股市(2)

发稿时间:2017-11-20 03:39:33 来源:未知

  在资本市场,对于创蓝筹这个新名词,市场的普遍认识,是专指那些较为成熟、具有一定体量的创业型公司,他们具备了蓝筹股的基本特征,本身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就兼具了创业型企业的特征。

  比照时下蓬勃的生态环保板块,从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报告,可以得出明晰的结论。

  蒙草生态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5.93亿元,而五年前,蒙草生态上市第一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当年全年营业收入仅6.28亿元。也就是说,蒙草生态仅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就较2012年翻了6倍之多。

  五年之前,以供排水为主业的地方水务国企,仍牢牢掌控着水务市场。如今,水务市场的龙头已经被拥有水务全产业链的碧水源所取代。根据2017年的三季报,碧水源实现净利润7.41亿,同比增长68.65%。从营收上看,碧水源从2012年的17.72亿元至2016年的88.96亿元,翻了五倍,成功超越首创股份、重庆水务等地方国企,成为水业龙头。

  而以环境监测为主营业务的聚光科技,表现也可圈可点。2017年三季报显示其营收16.63亿,同比增长26.42%,比照2012年全年营收8.4亿,增长同样惊人。

  曾有业内专家预估,中国每年生态环境投资已超过4300亿元,生态修复、水务以及大气监测领域的投资,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升,而与此同时,相机而动的民间资本,海外资本,也纷纷涌入这方领地,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绿色投资圈层。

  上述几家公司,虽然年营收尚不足百亿,却已经成为生态环保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一方面说明,新兴的生态环保产业,尚处在千帆竞逐的红海之中。同时也说明,其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今日的创蓝筹,不过刚刚掀开生态环保市场的冰山一角,未来成长为千亿级公司,或许指日可待。

  新贵炼成

  成长迅速,蓝筹可期,绿色新贵们次第崛起。那么,这些绿色新贵,凭什么能给予资本市场充足的信心?

  如果说政策红利是共享共有的际遇,那在此环境中取得科研和资源优势,就是创蓝筹们之所以蓬勃的理由。

  仍以蒙草生态为例。蒙草的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院长邢旗,近几年一直带领着她的科研团队,在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开展沙化草地治理、盐碱地改良、混播旱作人工草地建植等科研项目,同时建立草原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

  蒙草生态在不同地区先后设立13个专项研究院及相应的种质资源库,涵盖了抗旱耐寒植物、盐碱地改良、矿山修复、荒漠生态等各种生态类型。它的科研都直接与市场相关、与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方法相关,很好的实现了研发的市场应用率及转化率。

  纵观蒙草的发展历程,其多年积淀的以草种为核心的技术,形成了草原生态治理的一揽子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探索出了草原生态修复的商业模式,而这种商业模式,又反过来服务于草原生态建设,形成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并不断将业务版图扩展到西藏、新疆、云南、陕西等地。

  同样的技术优势,也出现在碧水源。2017年,正是中国河长制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水系治理和水生态环境整治,成为地方行政首脑的政绩关切,水环境治理大大加速,为碧水源迅速扩展业务带来了良机。产业政策的加持之下,最终助推其业绩稳步攀升的,是其不断研发和更新的膜技术。

  较之传统技术“沉淀池”污水治理手段,碧水源膜技术具有出水水质标准高、占地面积少、增量扩容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由于出水标准高,经膜技术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作为新生水源。

  从掌握核心技术的膜技术开始,碧水源由水处理,进而将业务拓展到水生态和水系治理、生态小镇,进而借助资本的力量,构筑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再跨界向金融等行业渗透,碧水源的扩张之路,俨然一匹黑马,成为绿色巨头。

  聚光科技的2017年,也显露出高成长迹象,这一年,中央环保督查形成为常态,环保已经日益成为企业生产、地方发展的前提。而环保治理,监测必先行。聚光科技作为监测领域龙头企业,受益于工业环保需求释放,监测仪器业务迎来全新发展期。

  凭借着领先的环境生态治理手段,这些资本市场的绿色新贵,正引领者资本市场,形成新一波行情。而细究其发展根脉,其实他们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探索了很多年,不断寻找治理环境和修复生态的新技术、新模式,在细分领域形成自己的超前优势。

责任编辑:3029640776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