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蓝光进化论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样本观察系列报道(四)

发稿时间:2018-06-06 14:33:17 来源:财经界综合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定位,转型与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在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曾经支撑起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房地产行业也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找到这个行业当前正在发生积极基因突变、代表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样本,可以为生态链条中的参与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也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思考价值。

特此策划“蓝光进化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样本观察系列报道”,今日推出“投资篇”,敬请关注。

 

投资篇

收割城市红利:看蓝光如何靠“时间差”成为投发样本

 

“有规模才有江湖,有江湖才有话语权。”但规模如何实现?利润怎么保障?可能是同样重要的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房企多以销量排位,但当下的市场格局下,房企能否具备持续高增长实力,关键在“粮仓”。土地规模已经成为扩张的首要目标,甚至市场上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企业近年的土地储备增速远高于销售增长速度。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中国在2018年一季度纷纷多方加持土地。

蓝光同样如此。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 年蓝光新增土地储备规模 623 万方,同比提升 101%,土地投资金额249 亿元,同比提高 112%,截止到2017 年末,蓝光土地储备规模为1784 万方,同比提高 73%。

相比前几年平均百亿的年土地投资总额,数据激增背后不难看出蓝光在土地市场上的雄心。而这颗雄心的背后,是规模与利润并重,是追求高质量增长,是靠“时间差”准确收割城市红利的投发样本。

从城市到城市群逻辑

南下、东进战略性扩充土储

雄心虽有,但更重要的是,该往哪里去拿地?

早在2012年,蓝光创始人杨铿就正式提出要跳出区域开发商的角色,进行全国化扩张。此时,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即将结束,行业分化也在加剧,城市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比传统一二三四线的说法,核心城市的高速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的城市群逻辑,已经成为多数房企投资和布局的核心。2018年2月,发改委出台的国家级城市群升级相关规划中的8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成为当下销售榜百强房企必争之地。比如截至目前,融创拥有土地储备中超过96%的货值位于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区域。

事实上,蓝光也早就瞄准城市群的发展机遇,并且提出1+3+N的城市战略:1是以成都为核心大本营,进行周边城市深耕;3是重点发展京津冀城市群、杭州湾为代表的华东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而N则是指作为战略支点的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细看蓝光的城市布局,大量都是近两年来较为热门的城市,比如,四川区域(成都)、北京区域(北京、青岛、天津)、华中区域(武汉、郑州、长沙)、重庆区域(重庆)、环沪区域(苏州、无锡、南通)、华南区域(广州、惠州、佛山)等。在蓝光看来,这些都是属于其定义的“高价值”区域。

”1+3+N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战略布局原则,但在当前调控政策背景下,一线及强二线城市进不去,三四线城市可能是机会。”蓝光相关负责人表示。问题是,三四线城市那么多,哪些三四线城市更有投资价值?对此,蓝光有一套价值判断的标准和方法。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