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行者”旭辉

发稿时间:2019-07-26 15:32:17 来源:财经界综合

11.jpg

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张俊才(右)专访旭辉董事长林中。   张志峰摄

22.jpg

从2000年创建之初的几十亿规模,到2018年的1520亿元销售额,旭辉集团跻身中国房地产行业的TOP15仅仅用了18年。凭借“合作模式”、“逆周期拿地”等策略,旭辉一次次精准地把握住市场节奏,成为业内公认的成长最快房企之一。

有人说,旭辉的成绩与集团董事长林中对大局观的把握息息相关,他每一步都能踩准市场节奏,分毫不差。

一位熟识林中的同行说:“别看他已坐拥一家千亿房企,但他从不懂得享受。每天还是按时上下班,甚至常常只是小憩片刻,到夜半时分,他的办公室灯光又悄然点亮了。郭靖便是他最推崇的人,天道酬勤也是其带领旭辉取得现有成绩的关键所在。”

然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旭辉的前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全国各地开展“因城施策”,调控升级,融资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渐入“寒冬”,房企间的“规模之争”也随之告一段落,整个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

正当此时,素以稳健著称的旭辉集团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先有传言称企业内部下发“全面暂停公开市场拿地”通知,后有媒体爆料旭辉“上了相关部门关注名单”,融资渠道被骤然收紧。

那么,真实的旭辉究竟如何?企业接下来又将实行何种战略?

日前,一向在后方运筹帷幄、鲜少公开露面的林中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沟通中,林中也针对外界的各种质疑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虽然当前的旭辉颇受舆论关注,但已过知命之年的林中看上去依旧温文尔雅、神采奕奕,脸上不见丝毫焦虑。

“黑马”OR“行者”

相较于业界冠以的“黑马”之名,林中更喜欢将旭辉当作一名“行者”,“我从来都不追求旭辉要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追求成为走得最远的那个”。

记者查阅《上海(楼盘)统计年鉴》发现,2000年,全上海的房地产业生产总值仅210亿元,不及工业产值的零头。

彼时,林中一手创办的“厦门(楼盘)永升”刚刚度过了8个年头,已是福建厦门当地一家知名的民营企业。但在林中看来,自1998年时提出房地产市场化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大本营厦门一手开创的大好局面,带领创业班底来到上海,创办了旭辉集团。

事实证明,1998-2018年间的20年,的确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年代,城市化率有了质的提升,而这期间,旭辉也成功实现了飞跃。

2012年,刚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申请上市的旭辉集团,其年销售额仅为95.4亿元。到了2017年,旭辉的这一数值增长了10倍,只用了6年时间便顺利突破千亿大关,成为业内公认的一匹“黑马”。尤其是2017年,旭辉的销售额近乎翻倍,从上年的530亿元增至2017年的1040亿元,同比规模大涨96%。

也正是在2017年这个“规模为王”的年代,意气风发的旭辉集团正式对外发布“二五战略”,宣称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向3000亿元销售规模进军,最终进入行业TOP8。

然而,在经历了2018年的“史上最严调控”之后,旭辉的战略思路也相应做出了调整,从规模扩张转向更加追求“质”的发展。2019年初的业绩会上,就在旭辉规模突破1500亿元之后,企业颇为“保守”地定下了1900亿元销售任务,截至6月30日,旭辉已完成884.4亿,目标完成接近一半。

相较于业界冠以的“黑马”之名,林中更喜欢将旭辉当作一名“行者”。

“我从来都不追求旭辉要跑得最快,但一定是追求成为走得最远的那个。”在林中看来,规模的壮大只是企业健康发展之后的必然结果,而旭辉真正追求的初衷在于品质。

谨慎拿地

旭辉拿地遵循逆周期思路,在林中看来,越是在房子销量不好、地价便宜时,越应该多拿地,因为这时候土地买家少、地价较为合理。

不过,旭辉的规模发展有目共睹,而作为先决条件,优质粮草的储备自然被所有房企视为第一要务,土拍、并购、合作等纳储动作均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