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模式。树立“主客共享”的理念,完善“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机制,探索将旅游厕所建设、维护管理与商业店铺结合,用经营场所的场租收益、广告收入等补贴厕所管理维护费用,实现建管结合的良性循环,推动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全面升级。到2017年,全省改扩建旅游厕所4505座,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省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二、拓展旅游投资新领域 (四)统筹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发展。编制广东省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发展指引,细化完善营地管理规范、安全救援等措施。到2020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建设50个自驾车房车营地。(省旅游局、交通运输厅、国土资源厅、发展改革委) (五)加快邮轮旅游产业发展。支持深圳太子港邮轮母港建设国内自主邮轮全产业体系和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推动华南邮轮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办好“海峡两岸暨内地与港澳邮轮游艇合作发展大会”。推动粤港共建国际性邮轮母港群,整合“一程多站”产品,大力开发邮轮旅游产品,探索创新便利签证等出入境政策。(省旅游局、口岸办、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港澳办,中直驻粤口岸查验单位) (六)培育发展游艇游船旅游。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率先在广东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探索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探索推行自贸区港澳游艇“定点停靠,就近联检”管理模式。推动游艇码头泊位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汕头、中山、江门和湛江等市建设游艇旅游示范基地。依托珠江水系发展游船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互联互通的游艇游船休闲旅游线路,培育形成游艇游船大众消费市场。(省自贸办、旅游局、口岸办、港澳办、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海洋渔业局,中直驻粤口岸查验单位) (七)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城镇。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结合,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体现岭南特色。重点推动旅游名镇名村、农业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镇、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文化特色镇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旅游休闲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到2020年,建设100个主题鲜明、功能完善,生产生活与生态融合的特色旅游城镇和旅游小镇。(省发展改革委、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交通运输厅、文化厅、海洋渔业局) (八)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编制实施美丽海湾建设规划,继续完善省内八大海湾和海岛旅游圈,提升滨海旅游发展水平。依托景观林带、绿道、南粤古驿道,加快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重点开发丹霞山、鼎湖山、南昆山、罗浮山、天露山、西樵山、阴那山等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氟泉、氡泉、热矿泥、冷泉、双料温泉等珍稀温泉资源优势,坚持多元化、特色化、国际化方向,打造“泉在广东”系列温泉精品。支持鼓励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发展特色旅游演艺节目。(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海洋渔业局) (九)加快旅游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推动省内旅游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集聚发展,支持中山游戏游艺,深圳户外安全装备与休闲运动设备,广州、佛山水上娱乐设施,珠海、中山、湛江游艇等旅游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品牌创新研发,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鼓励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外先进旅游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合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旅游局) (十)加快实施“互联网+旅游”战略。加快推动旅游公共区域及场所无线网络、3G/4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建立省、市、县三级旅游数据体系,开展旅游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营销示范监测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旅游部门与公安、交通、商务、环保、工商、气象、口岸、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单位数据共享,推动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向社会开放。与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构建旅游服务云平台,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应用范围。支持在线旅游平台发展,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要素,推进旅游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区)开展“互联网+旅游”创新示范试点建设。建设一批智慧旅游乡村、景区、企业。到2020年,全省3A级以上景区和3星级以上饭店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全省4A级以上景区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省旅游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环境保护厅、工商局,气象局,中直驻粤口岸查验单位,省通信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