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春节档盘口,视效大片会占领哪些城市的电影票房?

发稿时间:2019-02-10 12:11:44 来源:财经界综合

准备在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的8部春节档电影已经全面开启预售。

新一酱扫了一眼这8部片子的类型,除了通过预告片火了的《小猪佩奇过大年》没有任何的视觉效果标签,剩下的片子中有3部是3D电影,而排片最高的两部喜剧片《飞驰人生》和《疯狂的外星人》虽然是2D制作,也挂上了“中国巨幕”和“IMAX”的大屏幕视效标签。

无论客群被重新打散组合的春节档,还是日常的电影档期,大家对“走进电影院”这件事情的期待都在迅速变动之中。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过去几年中国的各级城市中依然在大量新建影院。虽然从增长速度看已经呈逐步放缓的趋势,新的电影院和不断更新的影厅硬件配置依然能够将观影体验的升级覆盖到更多人。

猫眼电影专业版上的影院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新增的影院为1536家,而到2018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333家,总增长率同比减少7.2%。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8年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近年来国内银幕数量增幅明显高于票房与观影人次增幅,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均观影次数已经接近美国的4倍。

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与其他消费市场类似,中国的电影市场在城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新一酱整理了2015年到2018年各级城市中的电影院数量变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两种不同趋势走向。

从电影院的总量看,城市的等级越高,电影院数量越多,过去三年的影院数量增长率也更高。在这套数据中,你能看到明显的两类城市,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影院数量增长率表现与一线城市接近,三年内影院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三四五线城市的影院数量增幅则处于另一个较低的梯队。

单独看IMAX影院的增长,则出现了明显的向四五线城市下沉的趋势,这两个级别城市的三年增长率都超过了100%。

“银幕升级”正在低线城市更快速地发生。新一酱观察到,2015年三四五线城市IMAX影院数量极少,每座城市的平均IMAX影院数量还不到一家,大多数“小城青年”的银幕选择空间较小,只能通过普通的电影银幕观看特效大片。但现在,到电影院去的期待可以变得更大。

在父母辈的记忆里,看电影的场景甚至还可以追溯到露天电影时代,道具不过是一块屏幕,一台放映机和几个板凳。如今各种放映厅的新名词不断出现,IMAX、CGS中国巨幕、杜比全景声已经成为新影院的标配。新鲜技术带来了升级的观影体验,放映厅的银幕更大更宽,画质更精细,音效也更逼真,包围的光影效果让在影院看电影成为了一场沉浸式冒险。

什么样的电影更适合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这件事情随之变化,影院硬件的升级也影响到了电影的内容市场。

中国大陆票房超过了20亿元的《海王》就是一部典型的视效电影,对于挑剔的观众来说,看了个开场就能猜到结局的超级英雄故事一定不是他们为电影票买单的主要动力,《海王》精彩的画面和绝妙的影音体验才是它创造高票房收入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追求视觉感受的观众来说,《海王》的3D和IMAX的观影效果只不过是入门级装备。许多观众还会选择4D放映厅,观影时座椅会前后震动,跟随主角上山下海、穿越时空,关键时刻甚至可能收获水雾装置的“真实惊喜”。

不走“大片”路线,像《狗十三》这样口碑表现不错的小成本电影以2D“朴素包装”上映院线,最终的票房刚刚突破5000万元。不考虑电影在类型上的差异,《狗十三》这类电影从制作到营销都围绕着电影的故事性内核,题材日常,场景琐碎,几乎没有强调视觉效果的摄制手段。观众对于这类影片期待也相对传统——把自己安静地安排在荧幕前,完整地看完一个故事就好。

新一酱的疑问是,既然影院硬件升级后,大家去电影院的动力背后必然会包括更多对视觉效果的期待,那么视效大片是否必然能够获得更好的电影票房呢?

我们从猫眼电影专业版上抓取了2015年到2018年间票房和评分信息完善的1126部电影,又根据电影上映的标签,把这1126部电影分为了340部“视效电影”和786部“普通电影”。视效电影指的是有“IMAX”或“3D”放映效果的电影,它们在摄制和宣传上注重影片视觉效果的呈现,普通电影则是指没有这些特殊视效标签的电影。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