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诗风呈现冷《现代》杂志与“现代派”诗

发稿时间:2018-06-14 18:33:01 来源:财经界综合

诗风呈现冷《现代》杂志与“现代派”诗

  一个杂志创造一个流派,这在中外文学史上多有先例。《现代》杂志在“现代派”诗的创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这不仅因为“现代派”的得名就来自于《现代》杂志,更因为这份杂志是集中刊载和阐释现代派诗歌的最重要的阵地。它还带动了其它一系列寿命或长或短的杂志的问世。

  1935年孙作云发表《论“现代派”诗》一文,把30年代登上诗坛的一大批年青的都市诗人具有相似倾向的诗歌创作概括为“现代派诗”。其重要的标志就是1932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此后几年,卞之琳在北平编辑《水星》(1934),戴望舒主编《现代诗风》(1935),到了1936年,由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冯至主编的《新诗》杂志,把这股“现代派”的诗潮推向高峰。伴随着这一高峰的,是1936至1937年大量新诗杂志的问世。“如上海的《新诗》和《诗屋》,广东的《诗叶》和《诗之页》,苏州的《诗志》,北平的《小雅》,南京的《诗帆》等等,相继刊行,……那真如雨后春笋一样地蓬勃,一样地有生气。”(孙望:《战前中国新诗选》初版后记,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至于作为“现代派”诗人的一员的路易士认为“1936-37年这一时期为中国新诗自五四以来一个不再的黄金时代”。因此,所谓的“现代派”,大体上是对30年代到抗战前夕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青诗人的统称。其中汇聚了上海、北平、南京、武汉、天津等许多大城市的诗人群体。

  《现代》杂志上发表诗歌的诗人群则要庞杂一些。施蛰存离职前编辑的《现代》,从1932年5月创刊,到1934年10月第5卷6期终刊,共两年零五个月,计29本。现代文学史家、诗人吴奔星写有《中国的〈现代〉派非西方的“现代派”——兼论戴望舒其人其诗》一文,对《现代》上发表诗歌的作者做了详细统计:

  施蛰存编的《现代》除译诗外,共发诗176首,作者71人。且按出现先后开列于后(人名后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发诗首数):戴望舒(14)、施蛰存(9)、朱湘(2)、严敦易(2)、莪伽(艾青)(10)、史卫斯(3)、何其芳(2)、曦晨(1)、郭沫若(2)、李金发(6)、臧克家(3)、陈琴(1)、侯汝华(3)、龚树揆(1)、伊湄(2)、洛依(2)、宋清如(清如)(6)、吴惠风(2)、钟敬文(1)、金克木(11)、孙默岑(1)、林庚(5)、陈江帆(5)、水弟(1)、李心若(20)、吴汶(3)、鸥外鸥(1)、爽啁(1)、南星(3)、少斐(1)、放明(1)、舍人(1)、林加(1)、李同愈(1)、王一心(2)、次郎(1)、吴天颖(1)、王振军(1)、杨志粹(1)、林英强(1)、辛予(1)、杨世骥(6)、玲君(1)、王华(1)、路易士(2)、汀石(1)、金伞(1),刘际勗(1)、李微(1)、沈圣时(1)、严翔(1)、黑妮(1)、郁琪(1)、钱君匋(3)、禾金(1)、王承曾(1)、吴奔星(1)、周麟(1)、许幸之(1)、老舍(1)、宋植(1)、老任(1)、叶企范(1)。

  这批诗人中,既有五四时期即已成名的郭沫若等,也有象征派和新月派的诗人如李金发、朱湘等,也有无法纳入现代派诗人群的艾青、臧克家等。就一本大型的综合性杂志,《现代》上登载的诗歌不可谓多,但是施蛰存有意识的倡导,则对“现代派”诗潮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在创刊号上有意识地征集诗集,在此后的《现代》杂志上陆续登出施蛰存撰写的《关于本刊所载的诗》《又关于本刊中的诗》,同时刊发戴望舒的诗论《望舒诗论》,构成了《现代》杂志诗歌观念的纲领性文献。

  施蛰存《现代》杂志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一文,则可以看作现代派的宣言:“《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辞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所谓现代生活,这里面包含着各式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的不同了。这种生活所给与我们的诗人的感情,难道会与上代诗人们从他们的生活中所得到的感情相同的吗?”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