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更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因为银行不仅是我们存款的“关键”,同时也是还房贷的“债主”。不过,近期我国多家银行出现一些“反常行为”,令人非常担忧,甚至开始质疑银行的安全性。
那么问题来了,银行究竟出现哪些“反常行为”?这些“反常行为”又意味着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内行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起往下看看吧,早知道早受益。
一、银行的“反常行为”
1、存款利率下降
当前我国多家银行出现利率下调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相对比较萧条的时期,只能通过降息的方式促进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而存款利率下调,对存款人来说,意味着利息会减少,并且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未来还有降息的可能。
不过,存款利率下调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这意味着贷款利率也会下调,对于需要贷款的个人和企业来说,也就意味着能够降低融资成本。由此可见,存款利率下调有利也有弊。
2、负面新闻
在我国大多数居民的认知里,银行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所以才纷纷把钱存银行。但是也正是因为过于信任,银行也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比如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话,缺少独立思考,从而购买一些带有风险的产品,造成了本金亏损。还有就是,储户将所有的信息告知银行工作人员,然后工作人员私自挪用了储户的钱。而这些负面新闻可能会导致银行的信誉度下降。
3、倒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宣布破产倒闭的银行数量并不多,这也是我国居民信赖银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最近几年,经济形势整体不好的情况下,接二连三有银行宣布破产倒闭,尤其是中小型银行,这让储户难免担忧银行的安全性。不过,这同时也提醒大家,在选择银行的时候,尽量选存大型银行,以降低风险。
4、网点数量减少
经常关注银行的应该能发现,很多银行的分行都不见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一年的时间,我国银行线下网点关停了上千家,就连国有银行也出现了线下网点关停的情况。
其实,银行出现关停线下网点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现在大多数人都在网上办理业务,银行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减少线下网点数量。当然,这一情况的发生,也会影响到线下办理业务的便利性。
5、理财产品有风险
在过去,由于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大多都是保本保息的,所以很多人都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获得较高的收益。然而,自从前两年资管新规落实后,银行不再为理财产品做任何的担保,这也就意味着,现在银行里面的理财产品,具有风险性,而且一旦出现亏损,都是由购买者自行承担。
二、“反常行为”透露的信号
其实,通过以上银行出现的一些“反常行为”可以看出,作为存款人,要谨慎选择银行以及存钱方式,尽管银行的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还是要重视风险和可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个人利益。
与此同时,还要学会通过一些措施来保护资金安全。比如,密切关注银行动态和经营情况。不要将资金全部集中在一起管理,应让资金分散投资,大部分资金存银行,小部分资金可通过一些在大势下出现的外贸经济平台如代销,门槛低至100多元,且每30天1%的利润,这样既规避风险,又提高整体收益。
总之,不管是银行,还是其他打理资金方式,想要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利益,并尽可能让资金创造更多的财富,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所选的存钱方式,还要重视投资组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