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不怕犯错,只要犯错之后能够意识到,且能够改正,就很好了。不少人就奉行着这样的人生准则,从来不惧怕尝试,不惧怕犯错。但是错误和错误之间可能差别很大,不同人的犯错成本也可能差别很大。有些糊涂事做了之后,虽然能弥补,可却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尤其是当一个人年老后,有些糊涂事做了之后,再想纠正就很难了。
因此,提醒大家,当60岁后,无论一个人有多少存款,不建议做“3件糊涂事”。
不要过于消耗自己的体力和精神
60岁后,一个人已经来到了人生的后半程,身体机能也可能大不如前。先前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事情,可能再也做不到了,或者做起来会非常勉强。这时候,人在心态上可以不服老,但是在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时,还是要服老的。
就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试着进行马拉松长跑、或者是进行攀登雪山、越野、徒步等活动,有些人可能会为了赚钱搬运重物,一天暴走几万步。可能有些人能够坚持下来,但是也有人坚持不下来,比如跑着马拉松,就突然倒地,离开了人世。这就属于过于消耗自己的体力了。
还有些人在60岁之后,身边的同辈人也往往六七十岁了,这时,一个人可能经历了很多次亲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当面临这些事情时,过于悲恸,其实就是一种对精神的消耗,有时过于激动的情绪还可能导致病人发病。
还有些人是和儿媳儿子、孙子等住在一起,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有时候难免出现一些摩擦,可能会大动肝火。但是太过强烈的愤怒其实也是对自己精神的一种消耗,有人甚至能气到中风,得不偿失。
当因为过于消耗体力和精神,而失去健康时,无论一个人有多少存款,都是划不来的。
不要随意借钱给他人
另外,千万不要随意借钱给他人。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60岁之后,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是越来越少了。如果随意借钱给他人,而对方又故意不还的话,对老人的经济情况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里的他人,包含了除配偶外的所有关系,比如已经成家的子女,比如各种远近的亲友熟人。不过,也并不是说一分钱也不能借,而是说在做出借钱决定之前,千万要考虑清楚,不能谁来借钱,都爽快地把钱借给对方。
不要放纵消费欲望
有些老人忙碌了半生,就指望着退休之后能轻松一下,潇洒一下,因此,60岁之后,可能就会选择做一些年轻时没有尝试过的事,比如出国旅游、周游全国、跳伞、潜水、滑雪……恨不得把感兴趣的都来一遍。
然而很多欲望的满足是需要花钱的,以普通人的财力,如果对消费欲望不加节制,可能要逐渐开始动用存款,走上坐吃山空的路。
而当下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接近80岁,对于60岁的人来说,未来可能还有很长的晚年生涯,一定要留够充足的资金用以养老。且要考虑到通胀的影响,和届时有可能因为过于年迈或失能而请护工照顾自己等,届时,一个人有多少存款,和其晚年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因而,60岁后,无论一个人有多少存款,都不建议做上述“3件糊涂事”。此外,若想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一定要重视对前半生积蓄的打理,可以将多数资金存在银行或储蓄国债中保本,对少数资金,可以试着进行增值处理,就比如基金定投等。也可以借助一些外贸经济平台的代销,10万每月得1000元利润。
总之,上述“3件糊涂事”如果做了,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而有些时候,钱不是万能的,所以,60岁之后,无论一个人有多少存款,千万别做这“3件糊涂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