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贾跃亭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不是因为他即将回国,也不是因为他即将量产,而是因为他成功地吸引了珠海国资和吉利汽车的投资。若将中国的“大忽悠”排榜单,贾跃亭肯定能跻身前十。四年前的“下周回国”让中国网民久久不能释怀,而如今的“即将量产”也吸引了不少资本大佬。
消息称,珠海国资将投资20亿入股贾跃亭创办的新能源汽车公司FF,而吉利汽车也将参与FF的上市前融资,认购7750万美元。另外,贾跃亭正在筹划将FF通过美国借壳上市。这一系列动作,让人不禁要问,为何贾跃亭仍能吸引投资,珠海和李书福到底看中了他的什么?
一、贾跃亭的新一轮“忽悠”
贾跃亭近期以一份57页的PPT为基础进行了FF的路演报告。然而,从这份PPT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确定因素。首先,能否成功借壳上市是一个疑问,毕竟FF尚未实现量产,是否能赢得美国人的认可还需观察。其次,即使FF成功上市,FF91的量产是否可行尚存疑问。所谓的800多项全球专利,其实质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考察。而FF91的起售价高达18万美元,直面迈巴赫、宾利添越、兰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车,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未知数。
二、珠海国资的逻辑
对于珠海国资来说,为何选择投资贾跃亭的FF呢?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珠海将贾跃亭视为“西施”。珠海曾在1991年邀请史玉柱搬家至珠海,给予了其极大的支持,但随后的巨人集团破产,史玉柱离开了珠海。如今,珠海希望能够通过投资FF,复制合肥与蔚来汽车的成功。合肥投资蔚来汽车70亿,收益可观,这或许使得珠海看到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商机。而FF在珠海建设的生产基地也显示出珠海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
三、吉利汽车的情感成分
吉利汽车与贾跃亭之间似乎存在一些“惺惺相惜”的情感。回溯至1996年,李书福在还未有实力和资质的情况下,便着手投资汽车制造。他被戏称为“汽车疯子”,但最终通过坚持,吉利汽车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李书福或许在贾跃亭身上看到了当年的影子,两者对于汽车梦想的共鸣使得吉利选择了投资贾跃亭的FF。此外,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表现并不理想,通过投资FF,或许可以拓展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业务。借助FF的资源和平台,吉利也许能够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
四、珠海和李书福的决策逻辑
在风险与机遇同在的情况下,珠海和李书福选择了投资贾跃亭的FF。珠海或许看中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及FF在珠海建设生产基地的投资回报。而吉利汽车的投资或许既有情感成分,也有业务拓展的考量。两者对于贾跃亭的“信任”,或许是对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理念和梦想的认同。当然,风险与机遇并存,这一次的投资是否能够带来成功,还有待未来的市场表现和公司的实际业绩来验证。
贾跃亭再次登台,吸引了珠海国资和吉利汽车的投资。这一决策背后或许蕴藏着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乐观,对贾跃亭理念和梦想的认同,以及对未来市场的战略布局。珠海和李书福的投资决策逻辑或许复杂而多元,但最终的结果将由市场和FF的实际表现来揭晓。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贾跃亭再次挑战自我,是否能够实现新的逆袭,或者是否仍是老的忽悠,值得期待和观察。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机遇的领域,期待未来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