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中国建材报刊发《笃行致远》书评(2)

发稿时间:2017-11-09 13:33:23 来源:财经界综合

洗礼:1983年-1992年。这一阶段,宋志平从技术员转做推销工作,在10年的摸爬滚打中经受了市场化商业文化的彻底洗礼。在此期间,身为国有企业的北新第一次与乡镇企业、个体企业正面交锋。这些滋生于体制外的经济体,依靠低廉成本和灵敏的市场反应,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引发了宋志平的深思与遐想。早期的市场历练,为其日后抛弃“等靠要”思想,坚定推行市场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埋下伏笔。

登场:1993年-2001年。这一阶段,身为厂长的宋志平带领北新成功脱困,开始了从管理者向领导者的转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改革进入以抓大放小、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全新阶段。在国企亏损面达四成的大背景下,他顶住重压,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方法、推动改制上市、确立以厂为家文化等措施,带领北新逃过破产的命运,一路成长为绩优上市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日货横扫全球的年代,视艾柯卡为偶像的宋志平,开始系统学习日式管理,并读完了MBA课程,2002年又拿到管理工程博士学位。可以说,其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企业为学实践,20多年前已悄然起步。 

领军:2002年-2010年。这一阶段,担任中国建材集团一把手的宋志平,独立人格和领军意识进一步苏醒。在“第一第二”战略和充分竞争市场的倒逼下,他带领企业纵横捭阖,成功转战水泥等大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从草根央企到世界500强的跨越。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创并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特色理念,“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等混改经验,以及积极进步型董事会的治理模式,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同时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的五年里(2009-2014),这些经验得以成功复制。 

提升: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建材集团跻身世界500强且在多领域跃居世界第一。凭栏远眺,宋志平清醒地认识到身为领跑者的历史责任以及企业盛景背后的潜在危机,其作为思想者的潜质被空前激发。对内,带领企业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深化改革试点,布局“三条曲线”,谋求“四大转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从大到伟大”新长征。对外,把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社会进步、行业健康紧密相连,深入研究经营哲学、文化传承、气候变化、管理教育等问题,为建立中国企业新商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奋力鼓与呼。这种俯天仰地的精神境界、融会贯通的文化自信标注出中国企业思想的新高度。 

家国情怀 

翻阅《笃行致远》一书不难发现,作者在详述企业经历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结合起来看,情怀是精神归宿,是理想追求,是人生志向,笃行是自觉实践,是外在呈现,是行为状态。两者的高度融合,构成了一道别样的文化品格。 

家国情怀,即《礼记》中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中华民族自古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也是“内圣外王”哲学的集中体现。内圣,是指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外王是指发挥人的社会功用。家国情怀的内涵,就在于把个人与天下、修身养德与经世济民真正结合起来,实现理想社会与理想人格的双重追求。以身载道,更需践之于行。要实现家国天下的理想信念,只能是:思想上永远探索着,实践上永远行动着。 

把家国情怀熔铸到企业家精神之中,是中国企业家特有的文化徽记。宋志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企业家不应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境界。企业家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是对企业家精神最大的升华。“企业家要把培育优秀企业作为神圣使命、崇高荣誉和毕生追求,不懈怠、不停留、不空论、不恋功,尤其是国企领导人,更要埋头苦干,淡泊名利,不问收获只为耕耘。”这种一以贯之的厚重情怀,正是宋志平践履笃行,无需扬鞭自奋蹄的最强大驱动力。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