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专家吴景文: 微创手术给难治性精神疾病带来曙光(2)

发稿时间:2020-09-16 11:23:26 来源:财经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多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工程"基金、863、973课题4项;已发表学术论文96篇。现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专著4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沈阳军区后勤部优秀党员,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该有何好方法?

精神外科手术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代的微创手术真正迈入了微创精准化时代。它是以人脑边缘系统上的特定神经核团为靶点,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射频毁损或者DBS调控相关神经核团功能,阻断某些神经元间的联系或者控制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变化,目的是消除精神疾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从而控制其精神症状。由于精神症状与神经核团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只要记录详细神经症状,就能找到控制或者消除这些症状的神经核团——即神经靶点。这使复杂、难治性的神经系统功能疾病的治疗变得简单、易行,同时也容易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微创立体定向手术,对精神疾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但对阳性症状的有效率更高一些。例如对于焦躁、冲动、暴力行为、幻觉、各种妄想等阳性症状的消除率很高,手术后大约95%以上的阳性症状都会消失。对于静默、呆坐不说话、不交流等阴性症状的消除率,也可以达到80%左右的有效率。

 

微创手术安全性到底如何?

对于精神疾病病人来说,长期吃抗精神病药物,其副作用和损害是渐进发展的。长期服药,一些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血糖升高、月经紊乱或者闭经,超过10年以上会出现脑萎缩、脑功能严重衰退,社会参与功能也大大下降。如果病人在脑功能退化阶段接受手术治疗,即使能控制部分症状,但是病人重新参加工作、融入社会的机会也大大降低了。所以恰当地选择手术时机也非常关键。

精神疾病的一些家属,对微创手术的了解往往是通过道听途说或者网络浏览某个人的留言获得的片面认识,他们要么担心手术的安全性,要么担心手术不能“去根”,那么这种手术的安全性到底如何呢?

吴景文介绍说,任何手术都有风险,精神疾病手术也不例外。对于精神疾病,手术是多学科协作的过程,功能神经科、精神科、影像科、麻醉科、ICU等专家均会参与这一过程,安全性是放在首要地位考虑的。首先,功能神经科的精神科专家会严格筛选重症精神病人,只有符合重症、药物治疗效果差或者不服药的精神疾病患者,才会被选择作为手术对象;同时,精神科和功能神经科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精神科检查与仪器检查,确保其身体条件最佳,没有手术禁忌症。术前,精神科专家会汇总患者的各种异常精神症状和行为,并汇报给手术组专家。功能神经科手术专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根据影像科专家的检查结果,将病人头部的CT、MRI、DTI等图像传输入立体定向手术计划系统软件里,然后进行融合定位,精准定位需要调控的神经核团并避开脑部危险区域,其计算机定位理论误差仅为0.1毫米。同时,邀请麻醉科专家会诊,确定麻醉方案。在全麻手术中,仅在头部切3厘米切口,经颅骨4毫米锁孔,植入2毫米的治疗电极,即可完成全部手术操作,对周围脑组织损伤微乎其微。可能碰到的风险是遇到异常发育的小血管导致出血,其出血的概率不高,仅在1%左右。微创手术感染、水肿的风险几乎没有。术后在ICU管理一个晚上,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在病人术后的康复全程,亦有精神科专家的长期随访指导和健康教育。因此,精神外科微创手术,是多学科技术协作的完美呈现;也确保了精神外科手术的安全性。

责任编辑:软文街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