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寒门学子和他背后的乡土中国(4)

发稿时间:2017-08-08 17:36:15 来源:中国网

“要的话爸爸给你买,但是不能偷,不能做坏事”。上大学以后,父亲一直要求李生“成绩做到中上等就行,要学会在社会上怎么做人,学会好好跟人相处”。父亲这些朴实的教育,对李生影响很大:“爸爸很能吃苦耐劳,很本分,这些品质让我学会了很多”。

 

一到夏天,李红善晚上就会睡在院子里。在大学,李生认识了天南海北的同学,有的同学生活条件好,有的同学才艺很突出,但李生说自己不会去羡慕别人,更不会因此自卑,“很多东西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条件接触没条件学,如果我小时候有条件学我也会的”,李生看来,自己的很多技能和宝贵经历,也是其他人人生中所没有的,“比如像这样美的星空,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看到的”。

 

电动三轮车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工具和交通工具,每天都要用到。村里路面不平,碎渣和刺很多,让这个小三轮的轮胎屡屡被扎破。忙完一天农活,李生抓紧时间帮父亲修理三轮车胎。

 

 

从每年2月底平地到10月份葵花收割,李红善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下地,这也是这个村庄的农民们起床农忙的“标准时间”。暑假放假回家的李生会在父亲下地后,在家喂完羊再去地里,这时村里的人们已经忙开了。

 

礼智村,一位老人在往自家羊圈赶羊。像很多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一样,这里也面临着年轻劳动力外流的情况。种庄稼的辛苦和低收益,使得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留下的老年人,像李生父亲67岁年纪还下地的已经几乎没有了。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